中国农工民主党
发布者: 统战部 更新日期: 2011-02-13 访问次数: 186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

历史轨迹

19275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1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推举黄琪翔为总书记。1947年,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99月,农工党代表彭泽民、郭冠杰、李士豪等出席政协第一届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章伯钧任交通部长。农工党分别于1949年、1951年召开第五、六次全国干部会议。195811月,将全国干部会议改为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分别召开了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现任名誉主席卢嘉锡,主席蒋正华。

今日农工党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农工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振兴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改革开放发挥积极作用。

农工党的发展范围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和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农工党目前在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七万三千余人。

农工党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咨询服务部、调查研究部、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等6个职能部门。

农工党主办有中央机关刊物《前进论坛》杂志。

福建农工党

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农工党福建省委带领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接受洗礼,经受锻炼。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止活动,不少领导干部和党员受到冲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福建各级农工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市县组织数从19804个发展为1998年的15个,基层组织数从1980年的30个发展到1998241个;党员从1980676人发展为19984884人,分布在全省医务、文教、科技等领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工党福建省委会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全省共举办各类讲座450场、培训班386期,轮训党员4000人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素质,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据不完全统计,有273名党员受到省、部级的奖励。
  近年来,农工党福建省委会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996年,王传琛副主委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全会上作题为《加强医药市场管理,制止药品回扣风》的发言,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医药市场的整顿。1997年农工党省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大实施再就业工程力度的若干建议》被列为省政协
号提案,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几年来,以省委会名义向省政协提交的大会发言、提案57篇,其中2篇被列为省政协1号提案,7篇为重点提案,4篇为优秀提案。全省农工党各级组织提交的提(议)案720余作,其中优秀提案51件,重点提案39件。目前全省有58名党员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264名党员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其中21名担任各级政协副主席,28名党员在各级政府任职,76名党员被聘为各级特约人员。
  从1982年开始,农工党福建省委就把医疗咨询,科技扶贫列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内容。省委发挥智力优势,组织专家400人次,深入10多个贫困市县开展医疗咨询,共门诊、义诊4.3万人次,手术870台,举办各类讲座280场;组织72批农业专家深入闽东、闽西、闽北开展科技扶贫,推广科技成果10余项,使定点挂钩省定贫困乡
——龙岩小池乡成为龙岩市科技示范乡。在开展区域性经济发展宏观咨询考察活动中,1994年秋,由省农工党牵头,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率团来闽,对龙岩地区经济发展宏观战略、科教兴区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如提出关于尽快兴建龙岩棉花滩水电站建议,被列入国家和省九五计划。
  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促进闽台学术交流,1990年,农工党省委创办了
福建省中医药界学术交流会,先后举办了4届海内外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开展了以医会友、以医促贸、以医促通的活动,对促进海峡两岸医药界的学术交流产生了良好效应。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将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打印此页】 【顶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