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
发布者:
统战部
更新日期:
2011-03-30
访问次数:
91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历史轨迹 民盟成立时的名称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等。1941年11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开宣布成立。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决定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民盟一大召开,推举张澜为主席。1947年10月,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总部被迫解散。次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1949年9月,民盟代表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罗隆基、张东荪、史良、楚图南、费孝通等出席政协第一届会议,张澜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沈钧儒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史良、胡愈之分别任政府部长。建国后,民盟分别于1956年、1958年、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召开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民盟历届主席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史良、楚图南、费孝通;现任名誉主席费孝通、钱伟长、苏步青、谈家桢,主席丁石孙。 今日民盟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积极参政议政,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民盟发展成员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民盟在除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共有盟员十四万余人。 民盟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研究室、专门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等6个职能部门。 民盟中央主办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群言》和机关内部刊物《中央盟讯》,并有群言出版社和群言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福建民盟 福建民盟创建于1947年3月,在民主革命时期,处于地下活动状态,主要在知识界中上层人士和进步青年学生中发展盟员,利用文艺、新闻阵地开展革命斗争,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争取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组织参加“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斗争,掩护营救中共党员、盟内同志和进步人士,保护人民财产,在农村开展反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1949年9月,民盟福建省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1954年2月,成立了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带领盟员参政议政;推动盟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参加各项民主改革,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广大成员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盟福建省委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先后邀请盟中央领导人费孝通、钱伟长等著名专家学者来闽讲学、考察,率先举行“闽南三角地区经济技术开发研讨会”、“九龙江流域整治与开发研讨会”等,围绕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港口建设、教育改革、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通过全国和省“两会”的发言和提案、议案,从住宅建设、教育现代化、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建立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等方面,积极参政议政,都得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好评。此外,在服务社会方面,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开展科技咨询、办学、扶贫、医疗文化下乡、捐资办学和资助希望工程等多种形式活动,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是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民盟福建省委在组织发展中注重质量,注意吸收有代表性人士。在思想建设工作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举办了多种类型的研讨班、培训班,引导成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服务人民,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截至1998年底,福建民盟共召开了10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9届委员会。现有盟员6005人,地市县组织18个,基层组织350个。历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任委员是林植夫、王世锐、赵修复,现任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为王耀华。 民盟福建省委主办的报刊有《福建乡土》和《福建盟讯》、《建言献策》。下属团体有“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 |
|
|